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各種金屬資源如鋁、鐵等正逐漸減少甚至枯竭,需要尋求新的替代材料;而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對生存環境的保護要求進一步提高,如現代的汽車減重節能降耗的要求不斷高漲,輕量化成為汽車選材的重要目標。
在資源和環境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前提下,鎂及鎂合金作為一種對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新材料,在全球掀起了新的開發應用熱潮。我國鎂資源儲量世界第一,獨有儲量巨大、價廉高品質的鎂資源,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鎂生產國和出口國。目前我國鎂的產能占全球的3/4,產量占全球1/2以上。過去幾年,在國家科技計劃的引導和帶動下,我國鎂業科技發展很快。但是,由于鎂合金材料的開發應用起步較晚,缺少系統的深入研究和大規模的生產與應用的長期積累,技術水平仍不高,還有很多理論和技術問題未解決。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塑性變形加工技術尚待加強和提高。同時,在汽車等交通工具上的集成應用技術還不成熟,限制了鎂合金的大批量應用,這也是今后需要集中解決的技術問題。鎂從資源角度來說供應充足,在未來結構材料發展中將承擔更重要角色,但要使它具有更高的強度、塑性,更便于低成本的制備,更易于加工成各種結構部件,有待于科學家的努力,這是長遠目標,遠大理想。未來將根據中國鎂產業發展的現狀,以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和薄弱環節為技術重點,以汽車工業應用為主要方向,針對汽車用鎂合金零部件,積極開展高強、高韌、耐蝕鎂合金、變形鎂合金加工成形、大型復雜鎂合金零部件的成型工藝等技術研發工作,逐步解決制約鎂合金發展的強度低、塑性差、不耐蝕三大技術難題,推動鎂的廣泛應用。
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在鎂行業經濟運行中還存在著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以及約束中國鎂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是鎂行業的結構調整與升級在鎂工業經濟運行中仍處于十分重要地位。要嚴格執行限制鎂冶煉項目政策,控制產能;鞏固與加強中、西部現有鎂冶煉生產上檔次、上規模,提高競爭力。
二是鎂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多數皮江法煉鎂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相對落后,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勞動效率低。與國內銅、鋁等行業相比,鎂冶煉、加工企業規模小而分散,金屬鎂產業相對集中度比較低,多數企業缺乏規模競爭優勢。
三是大多數企業仍然直接用原煤作能源,噸鎂耗標煤8.5噸,仍屬高耗能行業。必須下大力氣推廣新能源,節能降耗,走循環經濟之路。
四是鎂冶煉企業受能源、原材料、運輸、環保等因素制約,煤、電、硅鐵、運費不斷漲價,生產成本上升,而鎂產品價格下滑,給不少企業在經營運作上帶來了重重困難。
進入21世紀,資源和環境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隨著金屬材料消耗量的急劇上升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大規模生產工藝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地球表殼的資源日趨貧化。鎂作為一種輕質工程材料,其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出來,開發利用技術還遠不如鋼鐵、銅、鋁等成熟。因此,在許多傳統金屬礦產資源趨于枯竭的今天,加速開發鎂合金的應用,對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就具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雖然我國鎂工業還沒有擺脫群雄混戰的局面,國內鎂產品應用市場也還未成熟,但從目前國內鎂合金產業的態勢來看,中國鎂合金產業前景廣闊。未來幾年,鎂消費將會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西方國家對鎂的消費量仍將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穩定增長,從地區發展來看,亞洲、歐洲將是鎂消費增長較快的區域,特別是亞洲,在中國30%左右高增長速度的帶動下,亞洲將成為全球鎂消費最大的地區。
|